海绵城市解决三大问题 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-中华净水器网
聊城5月份召开的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动员大会,标志着聊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。将至少75%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,城区有望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、大雨不内涝、水体不黑臭、热岛有缓解的目标。
海绵城市解决三大问题 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
记者了解到,聊城作为北方资源型缺水城市,市政供水及河湖景观用水对引黄水、东阿地下水等客水资源依赖严重,城市水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风险,亦对城市水安全构成威胁。
据介绍,本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河湖水系密布,且均为景观水系,其水源多为引黄水,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中“滞、蓄、净”等工程措施,可为东昌湖等水系景观及生态用水提供第二水源,缓解引黄水可靠度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此外,聊城市城市市政供水中地下水水源所占比例接近50%,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,同时聊城市作为“温泉之城”近年来地热资源的过度开采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,尽管聊城市针对上述问题出台了诸多举措,但也仅能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,已形成的地下水漏斗区则很难修复。本次建设区内以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建设区域,土壤渗透条件良好,通过“渗、净、用”等工程举措,可有效回补地下水,从而提高地下水源在聊城市供水构成中的保障率,同时极大地促进聊城市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,全面促进聊城市“温泉之城”的良性发展。
有效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
据介绍,本次聊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所选定的东昌湖及高新区两个建设区,河湖水系密布,东昌湖以及规划的新湖均位于建设区域内。通过本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,通过海绵城市“吸水、蓄水、净水、释水”功能的充分发挥,必将促进以东昌湖、新湖为代表的城市水系环境质量的提升,推动城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,改善公众日常生活及居住环境质量,从而为“江北水城”的和谐发展提供内在动力。
此外,聊城作为“江北水城”“温泉之城”,城区内水系众多、河湖交错,地热资源丰富。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既是聊城市城市建设的特点、亮点,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与难点。根据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4-2030)、聊城市城市水系规划(2007-2020)的规划建设目标,聊城市未来将建成“一湖、两河、八环”的网络化水系结构。本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选定的东昌湖及高新区两个建设区,可与其中一湖、两河、四环的水系建设相结合,由此可以看出本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,不仅在聊城市水系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,同时也是聊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。通过本区域海绵城市建设,在实现建设区域内水生态保护的同时,必将有效促进聊城市整体城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。
彻底解决易涝路段积水问题
根据聊城市多年城区积涝统计资料显示,城区易涝地段主要有9个,这些区域排水管道老旧,设计标准低,管径偏小,而附近区域开发强度较大,雨水径流较大,且雨污没有分流,因此排水能力有限,属于排水重点区域,也是雨污分流改造难点区域。
此外,为应对雨季城市内涝问题,当前城区易涝地段多采用雨水强排方式,现状及规划强排泵站数量较多,在增加基建投资、运行成本的同时,也不利于节能减排及日常的运行管理。
据介绍,本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涵盖中心城区7个易涝地段,通过本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,不仅可以集中解决建设区域内城市内涝、管网老旧、雨污合流等问题,还可有效降低强排泵站运行负荷及运行能耗,亦可使聊城市中心城区城市内涝问题得到80%以上的缓解。加之聊城市2016年计划实施的财干路、陈庄路至光岳路口雨污分流改造工程,将有效解决剩余2个路段内涝问题,从而使聊城市中心城区内所有易涝路段雨季积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,为聊城市提供有效的城市水安全保障。(来源:慧聪净水网)
同类文章排行
- TDS(溶解性总固体)-水处
- 浓差极化-水处理设备名词
- 软化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
- 超纯水设备用在哪些行业
- 不锈钢锅炉软化水处理设
- 水处理设备知识-什么是
- 全自动软化水设备怎么选
- 洛阳中小型纯净水设备
- 润莱自动反冲洗前置过滤
- EDI-水处理设备名词